編者按
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構成部分,A股上市公司在疫情大考中整體保持穩定。據長江商報記者梳理,醫藥醫療、食品飲料、電子元件、農林牧漁等行業公司“乘風破浪”,實現逆勢提升。而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的餐飲旅游、交通運輸、零售百貨等行業公司“披荊斬棘”,業績逐季復蘇。透過上市公司半年報,中國經濟發展穩健性、強韌性的特點得以充分展現。
●長江商報記者 徐佳
隨著中報收官,上市公司上半年業績已悉數呈現。長江商報記者根據wind及東財choice數據統計,今年上半年,A股3985家上市公司(除暴風集團、千山退)合計實現營業收入23.44萬億元,同比減少2.84%;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以下簡稱“凈利潤”)合計為1.85萬億元,同比下降18.11%,平均降幅32%。剔除虧損超200億元的三大“虧損王”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及西水股份后,A股公司凈利潤合計為1.93萬億元,平均增速-31.52%。
盡管受疫情影響,多家公司上半年業績增長承壓,但仍有不少行業公司“乘風破浪”,實現逆勢增長。
從行業表現來看,按照申萬行業分類,上半年銀行、建筑裝飾、非銀金融、電子、房地產、有色金屬、機械設備、電氣設備、食品飲料、計算機、農林牧漁等行業營收保持正增長。
其中,農林牧漁業上市公司收入2924.28億元,同比增長23.1%,營收增速最高。同時,農林牧漁公司上半年凈利潤330.85億元,同比增長185.33%,增速僅次于通信行業的443.88%。牧原股份、大北農、新五豐、傲農生物等,受益于生豬行情火熱,上半年業績增速分別高達70.26倍、25.56倍、23.85倍、14.79倍。
與此同時,在疫情出現后,防疫類防護用品供不應求,催生一大批醫藥醫療行業上市公司業績大幅提升。上半年,醫藥生物行業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8548.96億元,同比微降2.3%,凈利潤800.73億元,同比提升10.62%。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A股84家醫療行業上市公司中,55家上半年凈利潤增長,22家凈利潤翻倍,15家同比增長2倍。其中,圣湘生物上半年凈利潤12.32億元,同比增長146.87倍,英科醫療凈利潤19.21億元,同比增長26.12倍,康泰醫學、振德醫療、東方生物等公司業績增長亦超過10倍。
同期,261家醫藥制造公司近半實現業績提升,27家業績翻倍,兄弟科技、達安基因、華大基因等凈利潤同比增長超過5倍。
同樣是在疫情催化下,“宅經濟”成為新的風口,食品飲料上市公司上半年合計實現凈利潤719.87億元,同比增長9.83%,表現不俗。其中,三大“速凍食品”龍頭企業海欣食品、三全食品、安井食品業績增速分別達到507.21%、409.61%、57.36%?嗣髅鏄I、鹽津鋪子、安琪酵母等也在此輪行情中創下業績新高。
值得關注的是,在國內外復雜的市場環境以及疫情的影響下,一系列高科技行業公司立足于技術優勢突出重圍,體現高成長性。
上半年,253家電子元件行業公司中,144家營業收入實現正增長,60家凈利潤增速超過50%。特別是具有更強科技屬性的科創板公司中,集成電路行業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22.44%和97.11%,新一代信息技術行業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24.96%和39.05%,表現尤為亮眼。
此外,金融行業依舊為“最賺錢”的行業。上半年,工建農中、中國平安、招行、交行、郵儲、興業銀行、國壽凈利潤金額居A股前十。銀行及非銀金融分別實現凈利潤8554.15億元、1935.9億元,合計盈利1.05萬億元,占A股上市公司凈利潤總額的比例超過56%。
英科醫療二季度凈利18億環比增長13倍 前瞻布局加速產能擴充
●長江商報記者 徐佳
在新冠疫情的催化下,防疫類防護用品需求暴增,帶動相關產業上市公司業績大幅提升。
國內防護手套龍頭企業英科醫療(300677.SZ)中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4.5億元,同比增長352.0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以下簡稱“凈利潤”)19.21億元,同比增長2611.87%。其中,醫療防護類產品的銷售收入達到42.86億元,占公司當期營業總收入的96.33%,該類產品當期毛利率翻倍增長至62.41%。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由于海外疫情加劇,二季度英科醫療業績快速增長,單季度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36.76億元、17.92億元,同比增長650.3%、4743.07%,環比提升375.5%、1289%。
與此同時,英科醫療依托上市平臺,加速產能擴張,穩固國內一次性手套龍頭地位。目前公司正在推進在安徽、江西的擴產項目,并將斥資50億元落子湖南臨湘持續擴充產能。
申萬宏源預計,英科醫療所有擴產項目全部投產后,公司手套總銷售在全球市占率有望從3%提升到10~12%,其中丁腈手套市占率有望提升至17%。
醫療防護類產品貢獻96%營收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84家醫療行業上市公司中55家實現業績正增長,22家公司凈利潤同比翻倍。其中,英科醫療上半年營業收入44.5億元,同比增長352.09%,凈利潤19.21億元,同比增長2611.87%,增速僅次于圣湘生物。
長江商報記者梳理發現,在2017年上市后,英科醫療業績整體呈現上漲趨勢,年均凈利潤在億元左右。2017年至2019年,英科醫療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7.5億元、18.93億元、20.83億元,同比增長47.96%、8.12%、10.06%;凈利潤分別為1.45億元、1.79億元、1.78億元,同比增長68.6%、23.61%、-0.57%。
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全球一次性防護手套需求激增,主營該產品的英科醫療上半年業績受益明顯。僅從上半年業績來看,英科醫療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達到去年全年的2.14倍、10.8倍。
特別是在一季度營業收入7.73億元、凈利潤1.29億元,同比增長56.46%、281.72%的情況下,二季度由于海外疫情加劇,英科醫療業績再提速,單季度營業收入36.76億元、凈利潤17.92億元,同比增長650.3%、4743.07%,環比提升375.5%、1289%。
從收入構成來看,上半年,英科醫療來自于醫療防護類產品的銷售收入為42.86億元,同比增長413.94%,成為公司收入增量最大組成部分,占當期營業總收入的比例達到96.33%。同時,由于一次性防護手套產品售價有較大增長,同時公司通過內部的不斷精益、改善和創新,進一步節能降耗,提高了生產效率,提升了產品品質,使得公司報告期內銷售收入和毛利率均有所提升。報告期內,公司醫療防護類產品的毛利率達到62.41%,同比增長38.55個百分點,實現翻倍式提升。
此外,英科醫療披露,截至6月末,公司已簽訂合同、但未履行或尚未履行完畢的履約義務所對應的收入金額為7.6億元,預計將在今年內確認收入。
同時推進多個擴產項目
依托于上市平臺,英科醫療繼續加大手套生產線的建設步伐,以滿足快速增長的一次性手套市場需求,鞏固其行業龍頭地位。
英科醫療介紹,今年上半年,安徽英科“年產280億只(2800萬箱)高端醫用手套項目”中10條丁腈手套生產線建成投產。截至報告期末,手套年化總產能超過220億只,其中PVC手套產能超140億只,丁腈手套產能超80億只。
同時,英科醫療預判未來人們的醫療防護意識會日益增強,醫療防護手套市場空間廣闊,公司加快項目建設,在安徽濉蕪產業園區投資22.76億元實施建設“英科醫療防護用品產業園項目”,并投資2400萬元建設“年產3億只口罩及100萬套防護服項目”;在江西彭澤投資30億元實施建設“年產271.68億只(2744萬箱)高端醫用手套項目”;在安徽懷寧經開區投資40億元建設“年產400億只(4000萬箱)高端醫用手套項目”,并在懷寧經開發區投資10億元實施熱電聯產項目。目前上述項目正在建設中。
此外,9月2日英科醫療公告,公司分別與臨湘市人民政府、城陵磯新港區管理委員會簽訂協議,公司將分別耗資40億元、10億元投資年產400億只(4000萬箱)高端醫用手套項目和城陵磯新港區北片區(臨湘工業園)熱電聯產項目。
而英科醫療上市平臺的優勢可以幫助公司打開融資渠道,加速產能擴張的實現。目前,公司正在推進非公開發行事項。據了解,此次英科醫療擬向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及董事長劉方毅非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1147.58萬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5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全部用于“年產61.84億只(618.4 萬箱)高端醫用手套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根據英科醫療日前對深交所審核問詢的回復,截至8月12日,公司已簽訂但尚未出貨的一次性手套訂單金額合計約29億元。公司在保持現有產線高負荷運轉的情況下,仍然無法完全滿足市場銷售需求,亟需擴充產能,緩解公司產能瓶頸。
上述募投項目達產后,英科醫療預測營業收入為6.06億元,正常年凈利潤9518.65萬元。
高德紅外半年凈利大增246%
市值653億八個月增超兩倍
●長江商報記者 汪靜
疫情之下,紅外熱像儀被普遍應用于疫情篩查,作為國家工信部指定的疫情防控物資重點生產企業,高德紅外(002414.SZ)上半年銷售規模大幅增加。
半年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高德紅外實現營收11.76億元,同比增長76.5%;實現歸屬凈利潤5.1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246.7%。
二級市場上,2019年12月31日,高德紅外股價報12.3元/股,總市值約195.82億元?缛2020年后,高德紅外股價一路上漲,截至2020年9月4日收盤,報41.02元/股,總市值653億元,八個月來股價漲235%,市值也增超2倍。
紅外產品營收占比增至96.46%
作為全球領先的紅外熱像儀專業研制廠商,高德紅外在軍民市場雙管齊下,進行了全產業鏈布局,構建了紅外核心芯片、光學部件、紅外整機、激光、雷達、人工智能、數據鏈及WQ系統總體技術等幾十個專業方向的技術創新平臺。
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11.76億元,同比增長76.5%;實現歸屬凈利潤5.1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246.7%。即使是在市場整體疲軟的一季度,高德紅外的業績同樣傲視群雄,一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1.59億元,同比大增2561.06%。
高德紅外表示,報告期內,公司加快了多個前期中標產品陸續定型、批量交付的進度;以晶圓級封裝芯片大批量生產為契機,全力布局紅外熱成像技術在諸多新興民用領域的應用部署;由于疫情影響,除了國內需求增長外,外銷比重也在快速增加。綜合原因帶動業績大幅增長。
而由于疫情影響,高德紅外產品結構也有了一定變化,紅外產品占總營收比重由去年同期的83.79%增長至96.46%,實現營收11.35億元,同比增長103.2%;帶動整體毛利率增至72.65%,同比增長18.28個百分點,而往年毛利率均在45%—70%之間浮動。
與此同時,隨著下游需求不斷增長,公司預收款項、存貨均大幅提升。上半年預收款項1.05億元,同比增長233.67%。期末存貨11.39億元,同比增長32.53%。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公司建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并不斷進行前沿科技創新研發,在國內乃至國際上技術創新能力一直保持領先優勢。公司目前擁有216項專利,80項著作權和6項集成電路布圖專有權。
國外營收同比增長117.69%
1999年,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的黃立在武漢創立高德紅外的前身——高德電氣,并選擇將國內尚未成熟的紅外熱成像技術作為公司主攻方向。
如今,高德紅外的業務領域涵蓋紅外焦平面探測器芯片、紅外熱像整機及以紅外熱成像為核心的綜合光電系統、新型完整武器系統和傳統非致命性彈藥及信息化彈藥四大業務板塊。
今年,新型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紅外熱成像體溫篩查作為疫情檢測的第一道關口,在疫情防控攻堅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疫情防控產品需求增加,高德紅外生產的紅外測溫產品廣泛應用于國內各地機場、火車站、醫院、地鐵站、學校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以及海外市場,公司的民品業務在2020年迎來戰略機遇期。
據悉,報告期內,高德紅外子公司智感科技銷售額和利潤增長顯著,出貨量遠超去年全年數量。
資料顯示,智感科技自成立以來專注于紅外熱成像技術在民用和新興領域的應用開發,上半年,智感科技實現營收5.33億元,同比增354.63%;凈利潤2.8億元,同比增1090.78%。
而在海外疫情暴發后,憑借前期布局的全球銷售網絡渠道,高德紅外將產品推向了歐洲、北美、南美、中東、東南亞等全球各地,實現了批量出貨,在海外測溫渠道布局上更進了一步。
分地區來看,今年上半年,公司國內營收實現8.97億元,同比增長66.7%,毛利率76.09%,同比增長23.47%;國外營收實現2.79億元,同比增長117.69%,毛利率61.59%,同比微降0.14%。
牧原股份上半年盈利107億同比扭虧
產能擴張提速前八月生豬銷量超去年全年
●長江商報記者 汪靜
產能擴張提速,牧原股份(002714.SZ)在今年上半年迎來業績釋放。
今年上半年,牧原股份實現營收210.33億元,同比增長193.76%,歸母凈利潤107.84億元,同比增長7026.08%,而去年同期為虧損1.56億元。
長江商報記者同時注意到,9月3日,牧原股份發布8月份生豬銷售簡報。今年前8月,牧原股份累計銷售生豬1023.1萬頭,實現銷售收入326.3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2019年生豬銷售量為1025.3萬頭,銷售收入為196.61億元,也就是說今年僅前八個月,牧原股份生豬銷量已基本與去年全年持平,且銷售收入遠超去年全年。
經營性現金流顯著改善
公開資料顯示,牧原股份創始人秦英林從1992年開始進行生豬養殖,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集科研、飼料加工、生豬育種、種豬擴繁、商品豬飼養、生豬屠宰為一體的完整閉環式生豬產業鏈,目前是我國較大的生豬養殖企業、生豬育種企業。
據農業農村部數據,2020年上半年,受非洲豬瘟和新冠疫情的影響,生豬市場仍存在一定程度供需缺口,生豬價格持續高位運行。2020年1-6月全國活豬均價為33.90元/公斤,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136.95%。
由于高豬價帶來的高紅利,今年上半年,牧原股份現金流顯著改善,經營性現金流111.41億元,同比增長689.5%。同時,公司加大建設力度,累計資本開支179.89億元,超過2019年全年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一家畜牧企業,牧原股份卻在研發投入上頗下功夫。2017—2019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7398萬元、9121萬元、1.12萬元,連續三年實現增長。今年上半年,公司研發費用為1.51億元,半年研發投入超去年全年。
據牧原股份介紹,報告期內,公司加大對智能化、信息化、疾病研究、豬舍設計等研發項目的投入。通過研發智能飼喂、智能環控、養豬機器人等智能裝備,為豬群提供高潔凈生長環境,提高豬群健康,實現安全生產。養豬裝備的不斷升級,極大的提高了人工效率。在育肥階段,一名飼養員可同時飼養2700-3600頭生豬(根據豬舍條件),生產效率高于國內行業平均水平。
截至2020年6月30日,牧原股份研發設計出的各類豬舍及相關養殖設備等共獲得百余項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及發明專利。
生豬養殖毛利率超63%
今年上半年,牧原股份主要圍繞提升場區生物安全防控、擴大生豬養殖產能以及屠宰場建設等工作進行,截至6月30日,公司固定資產及在建工程余額為429.27億元,比年初增加154.64億元。報告期內,公司加快在南方區域的發展布局,在湖南、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浙江、海南等省份設立子公司,增加生豬出欄量,保證豬肉供應。
據悉,牧原股份子公司主要布局在東北、華北以及西北等糧食主產區,為公司飼料原料的供給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由于公司擁有一體化的產業鏈,所采用的二元輪回育種體系具有留種優勢,以及自繁自養模式具有生產控制性強、產能擴張穩定的優勢。今年上半年,公司生豬出欄量迎來釋放期,報告期內銷售生豬678.1萬頭,其中商品豬396.7萬頭,仔豬273.1萬頭,種豬8.3萬頭。其中,二季度出欄生豬421.7萬頭,同比增長54%,環比增長64%。
今年上半年,公司養殖行業總營收占比由95.04%同比提升至98.66%,實現營收207.5億元,同比增長204.93%。其中生豬養殖實現營收207.5億元,同比增長204.93%,毛利率63.27%,同比增長58.93%。
華泰證券表示,快速增長的生豬產能是公司未來出欄能力的有利保障,自2020年三季度起,公司有望進入生豬出欄加速期。
除此之外,牧原股份布局產業鏈向生豬屠宰板塊延伸,加快布局屠宰產能,報告期內,在河南、山東、內蒙古等地設立10家屠宰子公司。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屠宰板塊已成立13家子公司。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