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 李璟
工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其中,制造業作為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6月中國采購經理指數(PMI)運行情況顯示,6月制造業PMI為49.0%,比5月上升0.2個百分點,終止了連續3個月下跌態勢,制造業景氣水平有所改善。這也意味著我國推動經濟全面回升的力量進一步增強,經濟回升的基礎在不斷鞏固。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隨著工業生產繼續恢復,5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降幅進一步收窄,企業利潤呈現穩步恢復態勢。其中,裝備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15.2%,保持較快增長,工業企業利潤行業結構持續改善。
伴隨著提振經濟的一攬子政策的全面出臺和效應顯現,我國經濟發展動能將持續增強、結構將持續向優、態勢將持續向好。分析認為,在這些政策支持下,三季度后PMI指數有望重回擴張區間。
制造業PMI指數小幅回升
中國制造業PMI結束了連續3個月的下降趨勢。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自2月制造業PMI達52.6%創一年來最高指數后,3月以來該指數接連下滑,5月跌至48.8%創今年最低。從制造業發展情況來看,市場需求不足問題仍較突出。
隨著最新數據的出爐,6月份制造業PMI為49.0%,環比上升0.2個百分點,制造業景氣水平有所改善。
整體來看,6月制造業PMI小幅回升,調查的21個行業中有12個環比上升,比上月增加了4個。
具體而言,從企業規?,大型企業和中型企業PMI為50.3%和48.9%,比上月分別上升0.3個和1.3個百分點;小型企業PMI為46.4%,比上月下降1.5個百分點。
從5個分類指數來看,生產指數、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高于臨界點,新訂單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和從業人員指數低于臨界點。從產需來看,生產指數為50.3%,比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重回擴張區間,制造業企業生產活動有所加快;新訂單指數為48.6%,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解讀時指出,6月份制造業產需指數均有所回升。從行業看,汽車、鐵路船舶航空航天設備、電氣機械器材、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等行業兩個指數均位于擴張區間,產需釋放較快。
價格指數方面,近期部分大宗商品價格繼續下行,制造業市場價格總體回落,但幅度有所收窄,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分別為45.0%和43.9%,比上月上升4.2和2.3個百分點。
“調查中反映原材料成本高、物流成本高的企業占比均連續4個月回落,企業成本壓力有所緩解!壁w慶河說。
另外,部分重點行業繼續擴張。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PMI分別為50.9%和51.2%,比上月上升0.5和0.7個百分點,均連續兩個月回升,行業擴張力度有所加大;消費品行業PMI為50.7%,行業運行穩定;高耗能行業PMI為46.6%,比上月上升0.8個百分點。
專家分析認為,6月PMI反映出各種積極信號,如制造業景氣水平持續改善,產需回暖進入良性循環,大中型企業和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等重點企業領頭拉動復蘇。這說明我國更加有力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加快出臺、有序實施,逆周期政策的穩信心、穩增長、擴內需效果仍較明顯,經濟的邊際改善和穩定恢復態勢仍未改變,全年經濟發展目標大概率可以實現。
值得關注的是,盡管6月制造業PMI小幅提升,但仍連續3個月處于枯榮線以下,對此,急需新的政策進一步穩增長。
新一批政策舉措加快落地
6月份,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2.3%,繼續位于擴張區間,表明我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總體延續擴張態勢。構成綜合PMI產出指數的制造業生產指數和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分別為50.3%和53.2%。
除制造業PMI外,另一個關鍵指標工業企業利潤,也從側面反映出工業部門經營狀況延續改善的態勢。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隨著工業生產繼續恢復,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12.6%,降幅較4月份收窄5.6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收窄,企業利潤呈現穩步恢復態勢。今年前5個月,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18.8%,降幅較1—4月收窄1.8個百分點。
制造業隨著促進其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逐步顯效,利潤明顯改善。5月制造業利潤降幅較4月份收窄7.4個百分點,帶動規上工業利潤降幅收窄4.9個百分點。其中,裝備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15.2%,連續兩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拉動規上工業利潤增長4.6個百分點,是貢獻最大的行業板塊。
國家統計局指出,總體看工業企業利潤延續恢復態勢,但也要看到,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國內需求仍顯不足,制約企業利潤進一步恢復,工業企業效益恢復的基礎仍不牢固。下階段,將落實落細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各項政策措施,著力擴大有效需求,提高產銷銜接水平,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增強發展動能,推動工業經濟持續鞏固回升。
面對當前市場需求有所不足、內生動力有待加強的情況,新一批更加有力的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政策措施正蓄勢待發。
6月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圍繞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做強做優實體經濟、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等四個方面,研究提出了一批政策措施。會議強調,具備條件的政策措施要及時出臺、抓緊實施,同時加強政策措施的儲備,最大限度發揮政策綜合效應。
事實上,近段時間以來,多個部門已行動起來著力穩經濟。
6月20日,新一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出爐,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均較上一期下降10個基點。這是繼去年8月以來LPR首次調整,符合市場預期并將帶來多重利好,并將結合此前常備借貸便利(SLF)利率、中期借貸便利(MLF)中標利率在內的多個政策性利率下調,進一步引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下行,提振市場信心。
展望未來,業內普遍認為,經濟的穩定恢復態勢仍未改變,伴隨政策穩增長效果進一步顯現,全年預期發展目標大概率可以實現。另外,在充分發揮政策綜合效應過程中,當前市場需求不足等問題將會得到一定緩解,預計下半年制造業PMI指數將逐步回升至擴張區間。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