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 > A股497家醫療公司年銷售費超3200億 上海醫藥143億居首41家花掉過半營收

A股497家醫療公司年銷售費超3200億 上海醫藥143億居首41家花掉過半營收

2023-08-07 07:59:46 來源:長江商報

長江商報消息 編者按

受賄行賄一起查,中國醫藥領域掀起強力反腐風暴。

醫療領域的腐敗,被人戲稱為“打不死的小強”,只要有陰暗潮濕之地,“小強”總能滋生蔓延。而這一次將是史上最大規模的醫療反腐行動。不僅僅是中紀委向醫療領域腐敗開刀,國家衛健委、教育部、公安部、審計署、國家醫保局等10部門也參與集中整治。

據公開消息,今年以來,已有150位左右醫院院長、書記接受調查,涉及藥品、醫療器械等采購。俗話說:“打蛇打七寸”。醫療反腐,不再只重點查“院長、書記”,還將重點查“董事長、總經理”。

中國的醫療反腐駛向了深水區,隱藏在銷售費用中的各類學術推廣等非正常費用,或將被揪出。而醫療領域尚需建立直采的機構,消除中間商,杜絕“白手套”,讓醫療控費真正落到實處。

●長江商報記者 沈右榮

帶金銷售,一直是醫療領域備受詬病的問題。反腐重拳或將落向這一領域。

醫療類企業,從產品研發、生產到銷售,產業鏈條長、環節較多,而終端銷售環節,對消費者(患者)的影響最為關鍵、直接。藥價虛高,藥企諱莫如深,患者苦不堪言。

作為大眾,能夠管窺一家公眾型醫療企業成本費用是否正常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就是銷售費用的構成。

藥品回扣、醫院拜訪、學術推廣會議等,都隱藏在銷售費用中,其產生的復雜性、真實性、合理性、隱蔽性,讓人難以辨別。醫療企業的銷售費用是監管部門關注的重點。

長江商報記者根據Wind系統查詢發現,截至2022年底,A股市場共計有497家醫療保健類企業(萬得口徑),當年銷售費用合計3248.91億元。其中,有41家公司的銷售費用占營業收入的一半以上。

重拳反腐席卷醫療行業,不合理、不合理的巨額費用,或將不會有滋生的溫床。

醫療行業反腐進行時

醫療反腐擾動了資本市場。

7月31日,二級市場上,醫療ETF指數早盤小幅高開后,迅速走低,午后跌幅超過3%,尾盤雖然跌幅有所收窄,但跌幅仍然達2.46%,創下今年2月初以來單日最大跌幅。當日,恒瑞醫藥大跌9.11%,恩華藥業跌停,賽倫生物、九典制藥跌幅超過10%。

醫療企業股價大跌,分析人士將其原因歸于中央紀委、國家監委于7月28日召開的動員會,部署紀檢監察機關配合開展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會議指出,要以監督的外部推力激發履行主體責任的內生動力,深入開展醫藥行業全領域、全鏈條、全覆蓋的系統治理。加大執紀執法力度,緊盯領導干部和關鍵崗位人員,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集中力量查處一批醫藥領域腐敗案件,形成聲勢震懾。

而在一周前的7月21日,國家衛健委發布消息稱,近日,國家衛健委聯合國家醫保局、公安部、審計署、教育部9大部門召開視頻會議,部署開展為期1年的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會議強調,針對醫藥領域生產、供應、銷售、使用、報銷等重點環節和“關鍵少數”,堅持標本兼治、糾建并舉,堅持較真碰硬、寬嚴相濟,深入開展醫藥行業全領域、全鏈條、全覆蓋的系統治理,進一步形成高壓態勢,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7月25日,刑法修正案(十二)草案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審議。草案加大對行賄犯罪懲治力度,增加懲治民營企業內部人員腐敗相關犯罪的條款,并提出在食品藥品、教育醫療等領域行賄需從重處罰。

據公開信息,截至7月26日,今年至少已有155位醫院院長、書記被查,超過2022年被查醫院院長、書記數量的兩倍。

497家公司平均每家銷售費6.54億

隨著醫療反腐力度加大,疊加疫情期間人員行動受限等多重因素影響,醫療行業企業的銷售費用整體上呈下降趨勢,但依然處于較高水平。

根據Wind數據,A股市場,醫療保健類企業有502家 ,剔除今年上市的5家,2022年,497家醫療企業花掉的銷售費用合計為3248.91億元,平均每家公司花去了約6.54億元。2021年,497家公司花掉銷售費3141.49億元。

具體而言,2022年,上海醫藥(601607.SH)銷售費用142.79億元,居A股醫療公司之首,也是行業內唯一一家年度銷售費用超百億的公司。復星醫藥(600196.SH)以91.71億元的銷售費用居第二,步長制藥(603858.SH)居第三位,銷售費用74.84億元,恒瑞醫藥(600276.SH)的銷售費用為73.48億元,居第四。此外,華東醫藥(000963.SZ)、百濟神州(688235.SH)、白云山(600332.SH)等,2022年的銷售費用均超過50億元。

當然,銷售費用與營業收入存在一定關系,銷售費用高,并不意味著銷售費用率一定會高。

2022年,亞虹醫藥(688176.SH)銷售費率高達55894.61%,當年營業收入只有2.61萬元,銷售費用1458.59萬元。此外,盟科藥業(688373.SH)、邁威生物(688062.SH)的銷售費用均超營業收入。廣譽遠(600771.SH)、未名醫藥(002581.SZ)的銷售費率分別達85.82%、81.91%,靈康藥業(603669.SH)的銷售費率也超過80%,步長制藥的銷售費率為50.06%。

2022年,共計有41家醫療公司銷售費用率超過50%,恒瑞醫藥的銷售費率為34.54%。當年,銷售費率超過30%的有149家,2021年為153家。

公開信息顯示,全球知名醫療企業強生、輝瑞、默沙東、賽諾菲、葛蘭素史克等企銷售費率均在30%上下,最低的默沙東2022年銷售費率不到17%,輝瑞為17.23%,強生、諾華、葛蘭素史克的銷售費率分別為26.08%、28.20%、28.55%。

年度研發費用超10億公司僅15家

與巨額銷售費用相比,醫療公司的研發費用要少得多。上述近500家醫療公司中,2022年的研發費用合計1131.32億元,平均每家公司約為2.29億元。2021年,497家的研發費用合計為975.95億元,平均每家公司合計為1.99億元。

2022年,研發費用最高的為百濟神州,為111.52億元,也是唯一一家超過百億的公司。其次,恒瑞醫藥為48.87億元,排名第三的是復星醫藥,為43.02億元。年度研發費用超過10億元僅有15家公司。

醫療企業的銷售費用為何遠遠高于研發費用?

醫療行業分析人士,創新藥研發難度大、投入大、周期長、失敗的風險大,不確定性因素較多。與之相反,重金營銷的成功率高、見效快,通過行賄等非法手段“拿下”了“關鍵少數”,藥品、保健品、醫療器械等就能打通渠道順利銷售,從而獲得巨額收益。

近年來,隨著醫藥反腐,明目張膽地索要回扣、發放回扣的少了,但回扣并沒有消失,而是更加隱蔽了。上市公司的管理雖然更為規范,但銷售費用構成仍然讓人眼花繚亂。贊助費、學術推廣費、市場推廣費等名目繁多的費用,是否是藥品回扣的另一種形式存在,具有復雜性,外界難以甄別。

2021年,A股公司譽衡藥業(002437.SZ)被曝商業賄賂。浙江省藥械采購中心通報,譽衡藥業的鹿瓜多肽注射液在浙江省存在商業賄賂行為,決定將其在浙江省醫藥價格和招采失信等級評為“嚴重”,并按規定暫停其鹿瓜多肽注射液的在線交易。

長風藥業、漢王藥業等IPO未果企業受到了監管關注。長風藥業招股書披露的市場推廣費的子科目中出現了醫院拜訪費,2022年達2386萬元。

責編:ZB

長江重磅排行榜
視頻播報
滾動新聞
長江商報APP
長江商報戰略合作伙伴
精品视频免费播放-国产国语一级毛片在线放-日韩精品国语日韩-国产精品毛片久久久久久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