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 沈右榮
67歲的羅立國野心不減,豪擲850億元打造全球硅基新材料全產業鏈。
過去35年,草根羅立國從賣草帽起家,到掘金房地產,再到如今的硅基材料,憑借兩次精準地華麗轉身,他打造了全球知名的硅基帝國,也因此被稱為“中國硅王”。
2022年以來,羅立國家族控制的合盛硅業(603260.SH)官宣約850億元投資,打造全球硅基全產業鏈。這一野心的背后,850億元投資已經超過公司總資產。
羅立國對合盛硅業十分自信,比同行更低的成本優勢讓合盛硅業可以游刃有余。然而,繼2022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以下簡稱“凈利潤”)下降后 ,2023年上半年凈利潤加速下滑。與之相關的公司市值,已經蒸發逾2000億元。
2023年初,羅氏家族鼎力相助合盛硅業擴張,70億元包攬定增。即便如此,合盛硅業的債務也繼續攀升至277.76億元。
極具商業頭腦、擅長審時度勢的羅立國,這一次,能精準把握住危與機嗎?
在硅基路上蒙眼狂奔
羅立國及其控制的合盛硅業大手筆擴張,令人咂舌。
2023年8月11日,合盛硅業全資子公司合盛礦業出資9.09億元、溢價13.2倍,競得“新疆吉木乃縣穆乎爾岱Ⅰ區北天然石英砂礦普查”探礦權。7月17日,合盛礦業以19.9億元競得“新疆吉木乃縣穆乎爾岱Ⅱ區天然石英砂礦”采礦權。
不到一個月出資28.99億元,羅立國拿下兩處礦產,以保障合盛硅業石英砂供應。
這一動作,只是羅立國蒙眼狂奔的一個側面縮影。
2022年3月,合盛硅業披露投資項目進展,44.10億元建設的新疆西部20萬噸/年硅氧烷項目,已于2021年第一季度建成試生產;40.84億元投建的云南水電硅循環經濟項目——80萬噸/年工業硅生產及配套60萬噸型煤加工生產(一期),預計2022年第四季度正式投產;43.79億元投建的新疆煤電硅一體化項目二期年產20萬噸硅氧烷及下游深加工項目,已于2022年第一季度試生產;新疆煤電硅一體化項目二期年產 40萬噸工業硅項目投資40.84億元,已于2022年第二季度正式投產。
8月30日,合盛硅業再次披露投資項目進展,新疆中部硅基新材料產業一體化項目(年產20萬噸高純多晶硅項目)投資175億元,預計2023年第三季度陸續投產;新疆東部年產20萬噸高純晶硅項目投資176.31億元,預計2024年第一季度陸續投產;新疆中部硅基新材料產業一體化項目(年產20GW光伏組件項目)投資205億元,預計2023年第四季度陸續投產;新疆中部年產150萬噸新能源裝備用超薄高透光伏玻璃制造項目投資44.55億元,預計2023年第三季度陸續投產;新疆合煤電硅一體化項目三期年產20萬噸硅氧烷及下游深加工項目投資35.32億元,已于2023年一季度投產。此外,2022年4月28日,合盛硅業還官宣,投資14.42億元建設合盛(鄯善)能源管理有限公司二期6X50兆瓦工業硅煙氣余熱發電工程項目。
綜上所述,僅合盛硅業披露的上述重大項目投資合計就達820.17億元,加上通過競拍獲得兩處礦產,投資高達849.16億元。
上述項目,除了硅基材料及配套產業鏈外,還涉及光伏新能源這一核心業務。對于這些重磅投資,合盛硅業在公告中稱,符合公司向工業硅下游拓展的整體戰略規劃。
在官網中,羅立國表示,合盛硅業站在全球發展的新起點上,致力于成為資源配置最合理、最具競爭力、最具影響力和生命力的國際知名硅基新材料供應商。
不過,截至2023年6月底,合盛硅業總資產不過為737.17億元。羅立國及合盛硅業能否承受850億投資之重?
兩次精準轉身成寧波首富
在全球硅料界,羅立國是不可忽視的存在。在浙江寧波,羅立國是富甲一方的頂流商賈。
1956年,羅立國出生于浙江慈溪, 這個“十里長街無閑女,家家都有編帽人”的“草帽之鄉”。他的起家,就與草帽直接相關。
公開信息顯示,在國營慈溪工藝品廠端了10年“鐵飯碗”后,1989年,羅立國東拼西湊了2萬元巨款,正式下海,成立慈溪市申誼工藝品廠,主業為編制草帽。
做草帽,羅立國創造了奇跡。他對傳統草帽進行革新、創新,賦予時尚元素,僅僅一年,賣草帽就賣了260萬元,引發慈溪商界轟動。這是羅立國的牛刀小試。
升級制造工藝,抓住時尚潮流,與香港裕足合辦寧波合盛工藝品有限公司,兩年后組建“合盛帽業”,系列動作后,羅立國的帽子遠銷至美英日等海外多個國家,高峰時,日賣上萬頂,年出口創匯數千萬美元。
羅立國成了“草帽大王”,賺得了人生第一桶金。但他清醒地意識到,“草帽大王”戴不長久,傳統手工藝很難做大。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住房制度改革,羅立國從中覓到了商機。掘金房地產,羅立國采用新的玩法,即借力綠城等知名房企,合作開發地產。
有報道稱,2000年前后,羅立國先后開發了七里香溪別墅園、集美·岸上藍山高檔公寓、千島湖比華利度假村、杭州濱江娛樂等多個項目。
有人總結羅立國的成功,認為其精準把握大勢,果斷作出調整。羅立國也常言,不管做什么,選對時機很重要,該進則進,該退則退。
2017年,中國房地產市場上演“最后”的瘋狂并購之時,羅立國將房地產公司出手,只保留了寧波合融物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象山創意置業有限公司兩個物業公司股權。而這一動作,曾遭公司內部、親友強烈反對。如今看來,就是這次轉身,羅立國成功逃脫了房地產市場大調整的沖擊。
二次轉身,羅立國盯上了工業硅。資料顯示,羅立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后期首次接觸硅材料,就產生了濃厚興趣,并敏感地發現了其中蘊含的商機。
2000年,羅立國成立寧波羅寧硅酮制造有限公司,主營硅橡膠產品。5年后,成立合盛硅業,做工業硅和有機硅,從石英砂中提取加工工業硅,再通過高精度提純成有機硅、多晶硅。2006年,黑河市工業硅項目順利投產,次年,嘉興有機硅項目投產,2010年,嘉興有機硅項目擴產,石河子工業硅項目投產,2011年,有機硅橡膠項目投產,2015年,收購并成立合盛硅業(瀘州)公司……在正面發力房地產時,羅立國也精心推動硅產業快速發展。
2017年10月,在宣告退出房地產領域之際,合盛硅業IPO上市成功。融資渠道拓寬了,合盛硅業大舉擴張。公司IPO募資13.66億元,投向年產10萬噸硅氧烷及下游深加工項目等。
2021年9月14日,合盛硅業股價攀升至歷史高峰259.80元/股,市值達2790億元。羅立國及其一子一女直接間接合計持有公司78.59%股份,羅氏家族僅持股合盛硅業的財富就達到2193億元,成為寧波首富。
278億債務重壓之下的風險
瘋狂擴張的羅立國,需要面對財務壓力之下的潛在風險。
大規模擴產,羅立國的信心在于成本優勢。多晶硅制造,原材料占比在40%以上,以工業硅和三氯氫硅為主,合盛硅業能以原材料自供大幅降本;電力成本占比25%,而合盛硅業生產基地主要在新疆,加上自供部分電力,再度降本。
“即使多晶硅賣7—8萬元/噸,還能賺!绷_立國曾這樣反復說服股東,推進其擴張計劃。
結果呢?2022年,合盛硅業實現營業收入236.57億元,同比增長10.62%,凈利潤為51.48億元,同比下降37.39%;2023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119.38億元,同比下降8.17%,凈利潤17.82億元,同比下降49.71%,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降幅達54.87%。自2022年三季度開始,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持續雙降。
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就是硅料大幅降價,自2022年6月以來,硅料價格從30萬元/噸水平跌至6—7萬元/噸。
硅料價格波動雖屬于正,F象,但如此大手筆擴產,羅立國還能繼續大賺嗎?
二級市場上,2021年9月登頂后,合盛硅業的股價不斷下跌,到2023年8月24日一度跌至60.36元/股的低點,9月1日報62.04元/股,對應的市值為733億元,較巔峰時刻蒸發了約2056億元。羅立國家族的財富也相應縮水了1461億元。
風險來自大規模擴產之下的流動性不足。
截至2023年6月底,合盛硅業有息負債277.76億元,盡管在年初定增募資70億元補充流動資金,但期末的賬面貨幣資金加理財產品合計為85.97億元。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公司經營現金流分別為-6.26億元、-17.88億元。顯然 ,現有資金流不能支撐公司官宣的擴產計劃。
羅立國家族堪稱是全力支持合盛硅業擴張。2023年初,羅立國之女出資70億元包攬公司定增,羅立國自身以及通過控制的合盛集團為合盛硅業融資合計提供了157.54億元的擔保,目前,擔保均在履行中。
為了自身融資,羅立國及其子女羅燁棟、羅燚、合盛集團頻頻質押所持合盛硅業股份,在近期解壓了部分股權后,目前整體質押率仍為45.20%,占公司總股本的35.52%。
羅立國還在擴張,合盛硅業研發出碳化硅半導體材料,具備量產能力。這一領域也需要資本支出。
資本涌入硅料領域,無論是硅基材料還是光伏新能源,競爭會越來越激烈。羅立國面對的,是未來的不確定因素增加,要打造全球最完整硅基產業鏈勇氣可嘉,但恐怕也需要運氣,更需要以更為理性思維精準把握時局,搶先避開危險,及時捕捉市場中的機遇。
視覺中國圖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