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 汪靜
華為重拾升勢,帶動了無數產業鏈公司,恒為科技(603496.SH)就是其中一個。
日前,深圳市前海管理局與華為、恒為科技、海南怡和中能投資有限公司簽署四方戰略合作協議,將在前海設立深港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加快推進深港算力基礎設施、網絡體系、安全體系、運營體系等建設。
華為概念火熱,帶著恒為科技也火了一把。9月27日,恒為科技股價再度漲停,創下歷史新高,近9天股價漲幅達66%。
身為公司創始人的沈振宇身家也水漲船高,目前其持股市值達到13.11億元。
知識改變命運,這是沈振宇成功的秘訣。出身貧寒的沈振宇,思想卻不平凡。從一名普通的通訊研究員開始,他腳踏實地,深耕技術,一步步向前,如今,他創辦的恒為科技已經成為國內領先的網絡可視化和智能系統平臺提供商。
2023年上半年,恒為科技實現營業收入3.19億元,其中嵌入式與融合計算平臺業務收入同比上升110.11%。能否搭上順風車,迎來新機遇?市場對恒為科技有了新的期待。
不甘平凡自立門戶
不甘于做一個平凡的打工人,沈振宇跳出舒適圈,選擇了拼搏人生。
1975年12月,沈振宇出生在素有“八寶之地”之稱的安徽銅陵,自幼家境貧困,深知“知識改變命運”的沈振宇從小便發奮圖強,學習成績一直十分優異。1994年,沈振宇如愿考入家鄉的重點大學——江南大學,走出校園后,他成為了一個滬漂,在通訊研究員崗位工作,因為表現出色,沈振宇被獵頭看中,被挖去上海億索科技有限公司,成為了總工程師。
在億索科技的這五年里,沈振宇積累了深厚的經驗,經過一番思索,2003年,他不再甘于打工,決定出去自立門戶。
創業的初期總是艱辛的,剛開始,沈振宇只能和同事們一起擠在狹小的辦公室里工作。他們所研究的是網絡可視化領域,技術難題重重,在夜以繼日的努力下,沈振宇的團隊終于一步步攻克了這些難題。
14年后,也就是2017年6月7日,沈振宇帶著他的恒為科技成功敲開了上交所主板的大門,登陸A股市場。
如今,恒為科技已經成為國內領先的網絡可視化和智能系統平臺提供商,下游應用場景包括運營商網絡、信息安全、企業與行業IT、國產信息化、工業互聯網和智慧物聯網等。
目前,恒為科技的主要業務為網絡可視化和智能系統平臺,主要產品包括網絡可視化基礎架構和嵌入式與融合計算平臺,其中嵌入式與融合計算平臺業務2023年上半年實現收入1.87億元,同比上升110.11%。
2023年上半年,恒為科技積極迎接數字經濟戰略與人工智能迅猛發展的機遇,強化以算網一體化和國產自主信息化為主導方向的發展戰略。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19億元,同比增長28%,實現凈利潤為1684.78萬元,同比增長4.66%。
搭華為概念“順風車”
技術出身的沈振宇深知研發創新的重要性,這些年來,恒為科技不斷加大研發力度。
2019年至2023年上半年,恒為科技分別投入研發費用1.1億元、1.23億元、1.34億元、1.47億元、0.57億元。
恒為科技在智算方向著力布局,包括智算可視化、私域模型訓推一體機等產品,以及基于智算可視化技術和一體機平臺正在開展和GPU原廠、算力投資方、科研院所等的深入合作。
在智能系統平臺方向,公司與飛騰、兆芯、盛科等主流國產自主芯片有深入合作。在智算方向,公司與包括昇騰在內的國內領先GPU廠商展開多方面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因多年的投入積累,在華為概念火熱的當下,恒為科技搭上了“順風車”。
9月20日,深圳市前海管理局與華為、恒為科技、海南怡和中能投資有限公司簽署四方戰略合作協議,將在前海設立深港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加快推進深港算力基礎設施、網絡體系、安全體系、運營體系等建設,為深港人工智能企業提供AI算力資源供給、算力調度、算力驗證及適配等專業服務。該項目在前海落地實施,將充分發揮南山區科研生態優勢和寶安區產業集群優勢,著力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與實體經濟,尤其是與工業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將極大促進深港人工智能領域創新合作,實現人工智能產業化應用和跨越式發展。
而受到熱點題材影響,恒為科技近期股價飆升,創下新高。
9月25日晚間,恒為科技發布股價異動公告,公司股票于2023年9月21日、9月22日、9月25日連續三個交易日內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達20%,根據有關規定,屬于股票交易異常波動。
恒為科技曾表示,公司多年來主要向華為供應網絡可視化產品,華為昇騰是國產GPU的主要廠家之一,公司看好與華為昇騰的合作,也正在積極推動相關產品合作的落地。
9月27日,恒為科技再度漲停,股價創下歷史新高達29.74元/股,較9月18日收盤17.87元/股,漲幅達66%。目前,恒為科技總市值95.23億元,沈振宇持有恒為科技4409.67萬股股份,持股市值達13.11億元。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