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 沈右榮
頻頻出手,中國中車(601766.SH)攬單頻頻。
10月17日晚間,中國中車披露,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公司及下屬企業分別與哈薩克斯坦、智利、塞爾維亞等相關方簽署合作方面協議,其中,與塞爾維亞方面的動車組銷售合同價格為4.2億元。
根據公告,今年7-10月,中國中車已經簽署了308.4億元 的合同,加上上半年的1357億元合同,年內,公司簽署的合同金額預計已經超過1670億元。
今年以來,隨著經濟復蘇,中國中車的經營業績也轉好。上半年,公司實現的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以下簡稱“凈利潤”)34.60億元,同比增長逾10%,上年同期則為下降。公司營業收入走勢也是如此。
財務狀況轉好是中國中車的突出特征。到今年6月末,與去年同期相比,公司債務減少了39億元左右。上半年,公司財務費用為-3.7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
中國中車的股權結構穩定,2017年二季度以來,公司重要股東一直未減持。
內外出擊合作不斷
中國中車在境內外市場動作頻頻,收獲頗豐。
10月19日,中國中車與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10月17日晚間,中國中車發布公告,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公司與哈薩克斯坦鐵路國有股份公司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公告稱,中國中車將不斷拓展與哈薩克斯坦鐵路國有股份公司合作的深度和廣度,提供全壽命周期系統解決方案,為推動哈薩克斯坦當地經濟發展和軌道交通產業鏈完善提供助力。
中國中車控股子公司中車青島四方機車司與智利國家鐵路公司就梅里皮亞和巴圖科項目達成合作意向,將為該項目提供動車組。
與此同時,中國中車控股子公司中車長春與塞爾維亞共和國建設、運輸和基礎設施部、塞爾維亞鐵路乘客運輸股份公司簽訂了約 4.2 億元的動車組銷售合同。
在今年8月,中國中車正式獲得智利國家鐵路公司(EFE)頒發的“梅里皮亞和巴圖科”電動車組采購項目授標函,這是智利國鐵歷史上最大的軌道車輛采購訂單。
10月16日晚間,中國中車披露,今年7-10月,公司簽訂了若干項合同,合計金額約為308.4 億元。如與國家鐵路集團、中國鐵路成都局等簽訂了總計約 96 億元的動力集中動車組銷售合同,與金風科技、中電建(臨澤)新能源、中節能(張掖)風力發電等多家公司簽署合計約為58.7 億元的風電設備銷售合同等。
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中車新簽訂單為 1357 億元,其中新簽海外訂單為 308 億元。
由此看來,年初以來,中國中車新簽訂的合同金額約為1670億元。由于部分協議屬于框架協議、意向性協議,部分協議的金額沒有披露,實際新簽的合同金額會超過1670億元。
2022年同期,中國中車新簽的合同金額為1594.5億元。今年年初以來簽訂的合同金額較去年同期增加75億元左右。
攬單能力較強,體現的是中國中車全球市場競爭力。
在財報中,中國中車稱,公司已經成為全球規模領先、品種齊全、技術一流的軌道交通裝備供應商,以“復興號”中國標準高速動車組為代表的系列軌道交通裝備成為中國高端裝備走出去的“金名片”。公司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科創體系改革,加快建設原創技術策源地,持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實現了由跟跑并跑到領先領跑的重大跨越。
今年上半年,中國中車推進重大產品研制,CR450 動車組創交會時速 891 公里的世界新紀錄,雅萬高鐵聯調聯試綜合檢測列車時速達到 350 公里,時速 80 公里 A/B 型中國標準地鐵列車成功下線。
產品+布局深化業績降轉增
巨額訂單在手,可以保障中國中車的經營穩定。2015年以來,中國中車年度營業收入均超過2000億元。
不過,近幾年,受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中國中車承受了一定的經營壓力。2020年至2022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276.56億元、2257.32億元、2229.39億元,同比分別下降0.59%、0.85%、1.24%,連續三年小幅下降。對應的凈利潤為113.31億元、103.03億元、116.53億元,同比變動幅度為-3.93%、-9.08%、13.11%,連續兩年下降后,2022年明顯回升。
今年上半年,中國中車的業績回暖了。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873.03億元、34.60億元,同比增長7.39%、10.53%。
上半年,中國中車并未壓減費用。公司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分別為35.29億元、55.59億元、47.91億元,與去年同期的25.41億元、52.37億元、45.27億元相比,分別增加9.88億元、3.22億元、2.64億元,合計增加15.74億元。
半年的研發費用47.91億元,同比增長2.64億元,說明公司研發創新較為重視。上半年,公司完成專利申請總數1718 項,其中發明專利申請 1120 項,海外專利申請 86 項,獲第二十四屆中國專利獎金獎 1 項、銀獎 1 項、優秀獎 4 項。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中車的主營業務不僅僅是軌道交通裝備,近年來,公司深化“產品+”“系統+”產業布局,打造了以軌道交通裝備為核心、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體的多元業務架構。公司稱,鐵路裝備業務優勢不斷鞏固,城軌與城市基礎設施業務持續壯大,風電裝備、機電、新材料等新業務多元拓展,滿足和引領了多元化的市場需求。公司規模效益指標持續位居全球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前列,軌道交通裝備業務收入穩居全球第一,風電裝備、高分子復合材料等進入國內前列。
今年上半年,公司新產業、現代服務業收入分別為368.49億元、28.39億元,占比分別為42.21%、3.25%。
中國中車的財務狀況較好。截至今年6月末,公司貨幣資金395.51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主要為短期結構性存款及貨幣基金)122.64億元,合計為518.15億元。對應的長短期債務合計為269.84億元,與去年同期的308.36億元相比,減少38.52億元。
現有貨幣資金足以覆蓋長短期債務,說明中國中車的現金儲備充裕。資金充足,可以保障公司相關合同的順利履行,進而提升公司業務開拓能力、綜合競爭力。
中國中車的股權結構穩定。目前,公司控股股東中車集團持有公司50.73%股權,從未進行減持。第二大股東為香港中央結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持有公司15.19%股權,2017年二季度以來,其也未曾減持。
責編:ZB